2021年1月1日起!父母的房全部按“新规”继承!
元旦起,房产继承有新规啦!
事关你我!
兄弟姐妹、独生子女如何继承父母遗产?
重大变化!
◆ 重要变化!虚拟财产也可继承了,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城镇户籍子女可继承!(见第二部分)
◆ 提醒留意!部分财产是不能被继承的,就算独生子女也不行!(见第三部分)
◆ 重大利好!子女继承房产、夫妻过户均免征契税!(见第四部分)
一
独生子女能不能继承父母房产?
房产继承新规来了
(1)自认为职业风险比较高的人。
(2)财产较多的人。
(3)家庭关系比较复杂的人,比如再婚者、有非婚生子女者等。
(4)老年人,因为遗嘱必须在意识清楚、精神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订立。有的老人忌讳谈死亡,等到重病在床意识不清时,已不能立遗嘱了。
(1)自书遗嘱
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2)代书遗嘱
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3)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
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4)口头遗嘱
是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的选择,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之前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立遗嘱
你绝对想不到的新变化
25岁姑娘立遗嘱:为的是不留遗憾
崔文姬是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二登记中心的法律专员。25岁的她在自己生日当天立下遗嘱。
在崔文姬立下遗嘱后,她的父母还不是很理解,非常诧异。
但在崔文姬看来,立遗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才能来。”如果意外发生,能够不留遗憾。
像崔文姬这样的年轻人正在变多,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36位90后走进中华遗嘱库。
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二登记中心主任表示,事实上,精神和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才是立遗嘱更为合适的状态。
99%年轻人,将父母选做财产继承人
中华遗嘱库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光是立遗嘱的90后就有178人,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
在立遗嘱的年轻人群中,有99%将父母选做财产继承人。
对于一向忌讳死亡的中国人来说,这些立遗嘱的90后可以说是“开了先河”。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人的生死观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据中华遗嘱库2019年发布的《中华遗嘱库白皮书》统计,立遗嘱人的年龄呈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77.43岁下降到了2018年的71.26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订立遗嘱的队伍。
40岁人群,为中青年立遗嘱人群“主力军”
今年,中华遗嘱库首次公布年轻人立遗嘱大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底,中华遗嘱库共协助2333位60岁以下中青年人订立登记遗嘱,其中男女比例约为4:6,女性人数明显高于男性。中青年立遗嘱人主要分布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从2017年至2019年间,40周岁至49周岁年龄段立遗嘱人数量增长迅速,占比从2017年的27.96%上升到2019年的34.38%,平均占比为33.99%,其次为50周岁至59周岁年龄段人群,2017—2019平均占比29.1%。
财产分配,“闺蜜”“好友”也在其中
中青年人因为家庭结构、婚姻状况因年龄变化差异较大,立遗嘱的原因也呈现出较明显的不同。
相比20多岁的年轻人,30周岁以上人群的立遗嘱理由更加多元化。从“防范自身婚姻风险”到“防范子女婚姻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两项的比例始终是多数立遗嘱人考虑的核心问题。
“在我们实际登记过程中,这一年龄段的立遗嘱人中有些人会因为种种原因将自己财产的一部分给到闺蜜、好友。”
立遗嘱企业高管最青睐,全职太太很关注
企业高管和专业技术人员更偏爱立遗嘱,其中以企业高管比例最高,达到了30%,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23%。
值得注意的是,自由职业和全职主妇的比例虽然不高,但这两类群体显然对家庭与风险高度关注。
单身人群、再婚家庭立遗嘱渐成“刚需”
从中青年立遗嘱人的婚姻状况来看,主要以“已婚”人群为主。再婚家庭以及单身人群渐成中青年立遗嘱人中的“刚需人群”。
老年人立遗嘱,理解老伴儿再婚但房产得留给孩子
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一方面希望房产由子女继承,但又担心老伴居住受到影响,在老伴在世的情况下不希望子女直接获得房产。
可如果将房产指定由老伴继承,则又担心老伴再婚后,将房产转赠给外人,希望对老伴做出限制。
重要变化!
虚拟财产也可继承了
农民宅基地使用权谁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继承篇是《民法典》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起,这些都能继承了!
《继承法》第三条通过列举式和兜底式规定遗产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储蓄等。
《民法典》生效后,只要是自然人死亡后留下的合法财产,均属于遗产,这就包括:网络财产、虚拟货币等。
例如网络账号、游戏装备、比特币等,通过民法典都可以继承。
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亲属继承被继承人子女应继承的遗产份额。
举例:
a是爷爷,a是爸爸,小a是儿子。a先于a死亡,小a就代位其父亲,继承a的遗产。
依照现行继承法的规定,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是没有继承遗产的权利的,但《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增加规定:
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适用代位继承制度,扩大了代为继承人的范围。
现行继承法中规定丧失继承权的4种情形,《民法典》生效后,新增了“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的规定:
如果继承人有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第三项至第五项行为,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即仍可以继承。
按照现行继承法仅规定谁占有遗产,谁就是遗产管理人。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至一千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了遗产管理人制度,有助于化解继承人之间的纷争,确保遗产分配的公平公正,平等保护继承关系中遗产权利人的利益。
根据现行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的房屋作为其遗产由继承人继承,按照房地一体原则,继承人继承取得房屋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不能被单独继承。
自然资源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226号建议作出答复,其中明确:
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由城镇户籍的子女继承并办理不动产登记。
提醒留意!
部分财产不能被继承,独生子女也不行
之前,网上流传这样一篇文章,“独生子女无法继承父母的房产了!”这种文章看上去就像耸人听闻的谣言,实际上还真不一定。
今天就跟您聊聊,五种子女不能继承的财产。
什么意思?就是财产表面上看来是属于被继承人的,实际上被继承人并不拥有全部的所有权,最常见的情况是夫妻共有财产。
老张夫妇有两个儿子,夫妇俩婚后买了一套房子,登记在老张名下,老伴去世后老张和小儿子一起住着。现在老张也去世了,留下一份遗嘱写明房子归小儿子。
那是不是大儿子就分不到房了?不是,大儿子还能分到1/6的房产。为啥啊,我给您看张图您就明白了
实际上老张的太太也有1/2房子的所有权,如果老张的太太去世前没立遗嘱,那按照法律规定,老张的太太手里1/2的房产会由老张、大儿子和小儿子平分。
分配结果就是,老张占2/3产权,大儿子和小儿子各占1/6产权。而老张的遗嘱只能决定这房子2/3的产权归属。
网上说独生子女有可能不能继承自己的房子,也是这个道理。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简单,立个遗嘱说明白就行了。
最常见的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公有住房使用权。
先说农村宅基地,农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而这块儿土地是归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所以,宅基地不能算个人的遗产。但是,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是个人财产,可以作为遗产被继承,而且就算儿女离开农村转成城市户口也能继承。
再说公有住房,个人对公有住房只享有使用权,而它的产权归国家或单位所有,因此不属于个人遗产。不过,如果公房“房改”后转为产权房,就可以作为遗产被继承了。
重大利好!
子女继承房产、夫妻过户均免征契税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闭幕,契税法经表决通过,将于 2021年9月1日 起施行。
在所有税收中,契税是种很特别的税。契税是土地、房屋权属转移时向其承受者征收的一种税收。此次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契税。
重点1
下列情形免征契税:
■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变更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 法定继承人通过继承承受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重点2
合同确定的成交价格作为计税依据。
重点3
1997年7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