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方去世超过20年,房产继承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父母一方去世超过20年,房产继承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2024-04-18      496


      现实中经常会出现父母一方去世,子女们一般会考虑到另一方还在世,便一直未处理遗产的情况。
       那么如果父母一方去世超过20年,继承是否会超过诉讼时效?

1、什么是诉讼时效?

      简单来说,就是权利人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这个权利就过期了。

      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经典案例:

案情来源(2022)沪02民终10813号

      a(父)与b(母)系夫妻,共生育了三个子女分别是c1、c2、c3。

      1994年a(父)去世,b(母)一直住在夫妻共有的一处房产中,子女们考虑到母亲还在世,便一直没有分割父亲的遗产。

      2018年,该房产被政府征收,获得征收补偿款400万元。

       2021年继承人提起诉讼,要求分割征收补偿款。

争议焦点

      父亲于1994年去世,其继承人于2021年提起诉讼,是否已超过诉讼时效?

法院观点

      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认为涉案房屋系为a(父)与b(母)的夫妻共同财产。a(父)去世后,其在涉案房屋中享有的产权份额属于其遗产,现该房屋已被征收,所取得的房屋征收补偿款应按照其遗产依法继承

      关于诉讼是否超过诉讼时效的问题,法院认为: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一方老人去世后,各继承人未对涉案房屋进行继承分割,涉案房屋属于各继承人共有状态,现涉案房屋被征收,继承人主张要求对涉案房屋征收补偿款进行分割,并未超过诉讼时效

      最终,法院判决各继承人按照相应份额继承遗产。

3、律师观点:

     关于继承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继承后遗产默认为所有继承人处于共有状态,即直接取得物权,而物权不适用诉讼时效,因此多少年都可以。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民法典》有关于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和二十年的规定,继承也应适用诉讼时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民事部分)纪要》第25条的规定:继承人死亡后,遗产未分割且继承人均未表示放弃继承的,遗产由各继承人共同共有。继承人向法院起诉主张分割遗产的案件,应参照共有财产分割,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

      另外,从实际判例来看,法院也支持了继承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观点。

     总之,之所以存在这些纠纷,最主要的原因是被继承人没有订立有效的遗嘱,导致遗产分配不明确,特别是当所继承的遗产金额较大,继承人众多,贫富差距又比较悬殊的家庭,更容易造成家庭内部争产的纠纷,因此建议早做规划,找专业的人做规划。


免费咨询热线

专业客服为您解疑答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