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88岁老人方秀琴租住在仅有几平米阴暗潮湿的小房子里,生活状况令人担忧。众人了解后发现,老人名下原来有13套房。
方秀琴居住在北京郊区农村,早年经人介绍和同村的贾姓男子结婚,婚后二人一起育有4男3女总共7个孩子。家里孩子众多,方秀琴和丈夫年轻时一刻也不敢放松,想尽办法赚钱,准备给几个儿子盖房娶媳妇。在方秀琴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两口总共盖了13套房,4个儿子每人分了三套,两口自住一套。子女长大后,各自成家, 方秀琴和丈夫单独居住,此时家庭之间关系和睦,子女们待老两口也不错。后来接连发生的意外,让这个大家庭的关系越来越淡薄。方秀琴的丈夫因为年轻时过度劳累,积劳成疾,60多岁就患病去世。丈夫去世后,方秀琴孤身一人,独自生活,虽然略显孤寂,但完全能够自给自足,每天自己也能够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让方秀琴没有想到的是,丈夫去世后,她的大儿子和大女儿也相继生病去世。丈夫和子女的相继去世,给方秀琴心里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她的身体也大不如之前。此时,方秀琴只剩下大女儿贾清香、二儿子贾清、三儿子贾福、四儿子贾小旺、小女儿贾清娥,五个子女。2010年,83岁的方秀琴老人因中风偏瘫瘫痪在床,老人完全没有自理能力,需要人照顾。因为老人把房产都分给了三个儿子,所以三个儿子一起协商赡养方案。
最终,三个儿子商定每人赡养老人一个月,三兄弟轮流照顾。
按说这个方案挺合理,三个儿子轮流赡养,儿子们都尽了赡养义务。可是这个方案只实行了一年多就实行不下去了,到底为什么?二儿子贾清提起这件事,直接捂着胸口表示:“哎哟,我们家哪些破事我都不敢提起,提起我都胸口疼。”贾清是个单身汉,一直自己生活,提起照顾母亲,他的态度就是: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三儿子贾福提起母亲赡养这件事情,就不是委屈,而是气愤。贾福表示:“问题就出在老四贾小旺身上,到了约定赡养时间,他拒绝接母亲上门。”调解人员询问贾福为什么老四之前愿意赡养,一年之后却不愿意继续赡养了呢?贾福一句话道出了实情:“2011年后我母亲大小便失禁了,所以另外两个兄弟嫌弃,所以不愿意继续按照协议赡养。”两个儿子都愿意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那母亲一直在那生活?2012年后,老二、老四相互指责对方不愿意赡养,所以两人彼此拒绝继续赡养母亲。老三贾福见状,没有继续和两个兄弟争论,默默地承担起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老三妻子对母亲也是尽心尽力,夫妻二人一直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3年多时间。这3年里一切相安无事,老三夫妇两人任劳任怨,从来没向兄妹们喊过苦说过累。按说有一个儿子愿意赡养老人,这就是老人的福气,这直接让其它兄妹彻底省心了,原本日子可以一直这样持续下去。但因为一件事,老三不干了,他拒绝继续独自赡养母亲,要求其它兄弟一起赡养母亲。原来老四贾小旺担心别人说他不孝,逢人便说:“三哥愿意独自抚养母亲是为了母亲1000多块钱的养老金。”这话传到了老三贾福那里,老三当即不干了,原来自己在别人眼里是出力不讨好的。别人不愿意尽孝,还要出口污蔑尽孝之人,这老四的做法确实有点太不地道。
老三贾福说:“我自己上班有工资,自己家里多套房出租有房租收入,母亲每月1000多块钱的养老金,他根本都没用。”老三媳妇则说:“那两个兄弟自己不想尽孝,但是又担心别人指责他们不赡养老人,所以找借口污蔑贾福。”不得不说,人心难测,有人愿意帮忙赡养母亲,做子女的不感激还背后“拆台”,真的让人不解。老三提出三兄弟轮流照顾母亲之后,老二、老四这次被迫赡养,三兄弟再次开始轮流照顾母亲。但是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又出现了新的意外,这次老四又不干了,要求重新确定赡养义务,母亲的两个女儿也得赡养。按说,三个儿子继承了老人全部家产,之前也说好的母亲主要由三个儿子赡养。2015年,老人王秀琴居住的村子规划动迁,老人之前有13套房,分给自己几个儿子各三套,老人名下还有一套。老人名下的这套房子虽然已经破旧不堪,早已不能住人,但这套房子占地面积足有200多平,动迁之后赔付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目。得知有动迁规划,老人的两个女儿就提出,老人留下的这套房子有自己一份,要求到时候分到部分利益。正因为如此,老四贾小旺直接一句话:“要分房,就赡养!”仔细想想,老四说这话也有道理,即使不分房每个子女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更何况还有利益相求。大女儿贾清香、小女儿贾清娥对赡养母亲的要求没有过多异议,同意一起赡养母亲。2015年6月份,兄妹5人达成了新的赡养协议,兄妹三人每人照顾母亲三个月。按说这次的赡养方案也不错,每家一年才轮到一次,合情合理。大家一直也都按照这个方案在执行,从大女儿贾清香首先开始,大家轮流照顾。但刚刚轮流满一圈之后,大女儿贾清香就不愿意继续照顾母亲了。老人的儿子们见状也跟着大女儿学,都不接母亲过去,只有小女儿贾清娥愿意赡养。但小女儿贾清娥家里的经济状况很差,一家人一直租住的房子,因为母亲大小便失禁,搞得每天屋里很大味道。贾清娥无奈之下只能把母亲安排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偏房里面,老人居住的屋子里面只有一张床和一盏昏暗的电灯。王秀琴老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盖了13套房,晚年却只能租住在几平方米的小屋里面。贾清娥担心自己的母亲长期跟着自己在简陋的环境下生活,会让母亲的病情恶化。贾清娥就找到调解人员,希望调解人员出面,让自己的哥哥姐姐们再一起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调解人员介入后,先调查老人的大女儿贾清香为什么突然拒绝轮流照顾母亲。刚开始调解人员猜测,是不是贾清香的家庭条件也不好,像贾清娥一样,不方便长期抚养母亲。贾清香家里仅一层占地面积就有400多平,屋里虽然简陋,但房间有十多间。贾清香听到调解人的话,大喊委屈,她说不是自己不愿意腾房间给母亲住是因为:不敢养!调解人员听了贾清香的话大吃一惊,赡养自己的母亲还有不敢养的,这明显就是借口。
贾清香看调解人员不相信,就说出了实情,原来当地有一个风俗,老人如果在女儿家去世,儿子会被“戳脊梁骨”。贾清香担心轮到自己照顾母亲时,母亲突发意外去世,到时候她没法给几个弟弟交代。贾清香还说,自己当初赡养母亲没有多想,就是尽心尽力照顾母亲,不愿意赡养是因为四弟媳的一句话。原来,当几个兄弟轮流赡养母亲一圈后,轮到贾清香再次照顾母亲时,她按时去四弟家接母亲。就在她接母亲要走时,四弟媳妇在后面嘟囔了一句话,因为这句话,贾清香当即决定不接母亲走了。贾清香说,当她接母亲时,四弟媳说了一句:“我们交给你的时候人是活着的,还回来时也是活着的。”听了这句话,贾清香吓得后背发凉,万一母亲真的在自己家里有个意外,她可没法给几个弟弟、弟媳交代。如果老四媳妇真的说了这句话,贾清香的担心倒是不无道理,毕竟老人88岁了,常年卧床,谁也不能保证老人一直健康。调解人员找到老四媳妇核实时,老四贾小旺和媳妇都直接否定,他们肯定没说过这样的话,自己大姐就是逃避赡养。但当调解人员找到老三贾福一家调查时,老三媳妇却说:“这种话老四媳妇肯定说得出来,他们两口就是不想赡养,还想落下好名声。”调解人员找到老二贾清时,老二被家里的事气得一直捂胸口,说了句:“清官也难断家务事!”。调解人员一番调查下来,觉得根源还在大女儿贾清香身上,是她的行为破坏了当初的赡养协议。贾清香也给出了继续赡养母亲的条件,只要不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无论在哪里,她愿意跟母亲同吃同住照顾母亲。现在的情况就是,解决了老人的赡养住所问题,大家都愿意继续按照之前的抚养约定赡养母亲。调查人员先去看了老人名下的那套房产,这套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其中三间已经坍塌,明显不能住人。5个子女都表示,这房子很快就要面临动迁,没有继续翻盖的必要,都表示不愿意翻盖。眼看因为赡养住所的问题,调解陷入了困境,老三贾福主动出面了。他告诉调解人员,他有一套房产目前闲置,可以让母亲过去居住,以后谁伺候母亲都可以住在那里。最终,老人的住所问题得到了解决,所有子女也都同意了轮到自己时主动前去照顾母亲。让调解人员更欣慰的是,在他们要离开时,碰到了老三贾福的媳妇,她的一句话让调解人员无比动容。“我家这个地方是母亲的最后一站了,别人不养,我永远养,养到底,我不图什么回报,就图她是我丈夫的妈妈!”一句“别人不养我永远养”,多朴实的一句话,但朴素中透漏出了一丝伟大。都说养儿能防老,但对于王秀琴老人来讲,孩子多了也烦恼。有人不想养,有人愿意养别人却不愿意让他养,有人想养又不敢养,有人愿意养也想养又没有能力养。其实反过来想,老人王秀琴过早地把房产都分到了儿子名下,这也是导致她晚年凄凉的原因。如果老人一直把13套房产放在自己名下,最后按照遗嘱的方式进行分配,相信她的子女们对她或许就是另一番态度。